泄爆墙能有效的泄除爆炸冲击波压力,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泄爆墙能有效缓解爆炸冲击波的压力,避免二次伤害
1.1冲击波超压的破坏效应
峰值过压Op可以达到几个甚至几十个大气压。冲击波超压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和对人员的伤害见表1和表2。
冲击波前沿的超压与冲击波的能量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爆炸能量越大,冲击波强度越大,波阵面超压越大。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是一种三维冲击波,以爆炸点为中心,以球形或半球形表面向外传播。随着半径的增大,波前表面积增大,超压逐渐减小。
表1 1000公斤梯恩梯地面爆炸冲击波超压对建筑物的破坏效应
O p/kPa
破坏作用
5~6
门窗玻璃部分破损
6~15
压缩面上的大多数门窗都坏了
15~20
窗框损坏
20~30
墙壁裂缝
40~50
墙壁裂开了,屋顶瓦片掉了下来
60~70
木结构厂房的立柱断裂,框架松动
70~100
砖墙倒塌了
100~200
抗震钢筋混凝土受损,小房子倒塌
200~300
大型钢框架结构的损伤
表2冲击波超压对人员的有害影响
O p/kPa
冲击波损伤效应
19.6
可以保证人员的安全
19.6~29。4
人体受了轻伤
29.4~49。0
伤害人的听觉器官或产生骨折
49.0~98。0
严重伤害人体内脏或造成死亡
98.0
大多数人都死了
1.2立方根比例定律
立方根比例定律也称为Ho pkinson-Cr anz比例定律。当两种几何形状相似但尺寸不同的同类炸药在同一大气环境中爆炸时,它们不可避免地会以相同的比例距离产生相似的冲击波。hopkinson和cranz之间的比率距离如公式(1)所示。
z=R/E (1)
冲击距离为:米;e是爆炸能量,kJ。
1.2.1等效比例距离法
1973年,贝克提出用梯恩梯当量比例距离估算超压。也就是说,冲击波的超压可以通过TNT的当量mTNT和离地面上爆炸源点的距离r来估算,如公式(2)所示。
z e=R/m梯恩梯(2)
公式中,吨/吨=当量,当量为炸药当量能量,平均值为4 686千焦/千克。
平地上T NT爆炸引起的侧向峰值超压与比例距离的关系如图1所示,其曲线关系可用公式(3)描述。
其中: p a为环境压力。
在确定梯恩梯当量比例距离z e后,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的峰值超压可直接从图1中找到,或根据公式(3)计算。对于远离地面的开放空间中的爆炸,所获得的过压值应乘以0。5.